隨著王長年的話音落下,靠近的兩人趕緊讓開一道縫隙。 迎面的研究員把手中一塊不到兩掌長寬的輕薄面料遞到他的手中。 由于沒有進行染色所以面料看上去真的如同蠶絲那樣透亮。 王長年試著用手拉伸一下。 發現居然跟真絲差不多。 輕輕揉動幾下之后攤在手掌上也能很快恢復原狀。 “沒有褶皺,而且之前的脆性已經基本消失了。” “這樣看來是真的成了。” 王長年的聲音有些激動。 他一邊說著一邊把面料遞給李明。 “之前一直找不到解決脆性的辦法。” “還是小江昨天不小心把茶水灑在漿液里一點才偶然發現茶多酚居然能有改性作用?!?“這次實驗我們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居然真的成了?!?郭培杰在李明擺弄布料的時候開口解釋著。 口中的小江就是之前被他批評的那名研究員。 “我看絲線上還有一些毛刺?!?“這是工藝問題造成的嗎?” 李明迎著光線觀察著布料。 “后面還需要解決幾個問題?!?“我們研發的防水涂層還沒能解決低溫脆性?!?“這樣一來面料的適應溫度就只能局限在零度以上?!?郭培杰又開始介紹后面的難點。 “溶劑回收問題是重中之重?!?“現在的回收率還不到一半?!?“而每噸溶劑的進口價格都將近十萬?!?“這樣的成本咱們根本花費不起。” “即使做出來也賣不出去?!?李明聽到這里心臟猛地一突。 “太貴了,現在國外是個什么情況?” 郭培杰聽了李明的問題以后搖頭道: “國外目前也沒有好的辦法?!?“所以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家企業開始量產萊賽爾。” 李明自語了一句: “國外也是這種情況嗎?” 說完他抬頭看向王長年。 “那咱們現在基本上就算跟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了?!?“集中力量加快進度?!?“如果咱們能先于國外找到辦法?!?“那未來的收益簡直無法估量?!?“不要只把目光放在固有思路上?!?“比如現在的方法是溶解分離?!?“那能不能試試吸附。” “拆散雜質是方法,讓雜質抱團不也是方法嗎?” “咱們自己如果缺乏這方面的研究那就再去聯系其他單位。” “花錢請人家幫忙也好,甚至直接高價挖人也行?!?“只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錢的事你們完全不要操心?!?李明說這些完全是因為看到了巨大的市場前景。 可這些話聽到王長年他們這幫搞研究的人耳朵里卻仿佛一聲驚雷。 “反其道而行?” “或者干脆雙管齊下?” 郭培杰喃喃自語。 一旁的江姓研究員卻是稍微思考了一下就突然眼前一亮。 他抬頭看向郭培杰。 嘴唇蠕動了半天卻沒敢開口。 李明看到他的動作問道: “江哥有什么想法?” “李總、三位所長...” 小江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 “我...我想...” “想到嘛了?快說!” 郭培杰催促道。 “我想說,茶多酚就是一種植物分子?!?“那我們或許能從這方面想想辦法。” “比如其他生物分子或是生物酶?!?“也許有能夠吸附或者分離雜質的作用?!?“...” 小江的話說完以后王長年三人全都直愣愣的看著他。 李明不明所以只能在一旁保持沉默。 良久以后王長年突然一拍自己的大腿。 “啪...” “這個想法完全有嘗試的必要。” “傳統方法要經過多道分離程序?!?“每一步都需要大量水電等能耗?!?“可如果采用生物法...” “那么即便回收效率相同都能讓成本大幅下降?!?他的話說完郭培杰馬上接口: “我再去查查文獻?!?“說不定哪個單位就有針對咱們這些雜質的處理辦法?!?“正如李總說的咱們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他嘴里說著轉身就走。 甚至都沒想到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討論。 “那個...李總?!?董大運這時突然開口。 見李明看向他以后繼續說道: “你不是還關心毛刺的問題嗎?” “這個其實除了跟原液中的雜質有關之外還有設備問題?!?李明一聽設備方面的問題反倒輕松了。 “您說說看。” “或許我能想想辦法。” “也是???你就是研究這個的。” 董大運客氣了一句。 隨后繼續道: “想要生產出接近天然蠶絲的原絲就需要用到精度極高的噴絲板?!?“而咱們國內又沒有生產噴絲板的設備?!边@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進口的噴絲板使用一段時間就要進行維護?!?“這又需要把東西運去國外?!?“所以...” 董大運的話雖然沒有說完但李明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 “這成本怕是也不小吧?” 董大運點了點頭。 在他看來這是產線設計中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點。 “如果只是這個困難那您就不用擔心了?!?“再有不到半年我的機械廠就將建成。” “到時候我肯定能拿到目前國際上最頂級的加工設備。” “幫您解決噴絲板問題完全不在話下。” “最頂級的機床?” “怎么可能?” 董大運驚訝的說道。 他就是搞紡織設備研發的。 國內企業面臨的困境他怎么會不知道。 “詳細情況我不能多說?!?“總之噴絲板肯定不是難點。” “您還是說說產線中還有哪些設備上的困難吧?!?李明不能說出鄭剛在西德的那些操作。 不過還是給董大運吃了一顆定心丸。 “這樣嗎?” “那剩下的就只有回收塔了?!?“人家國外...” 董大運接下來的一席話讓李明剛剛提起來的一點自信瞬間化為烏有。 萊賽爾面料生產中需要用到的原料回收塔在國外早已是一項成熟技術。 然而由于全部專利都握在外國廠家手里。 國內從生產回收塔所用的特種鋼材到核心部件蒸發器全都無法生產。 所以整套設備只能高價從國外購買。 而每套設備的價格高達三四百萬。 “艸” “又是特么的卡脖子。”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