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王的愛情故事:鐵腕帝王的柔情褶皺
作者:周燕筆名:飛鳥
在清史的鐵血長卷中,雍正帝胤禛始終以冷峻孤絕的形象示人。他是九子奪嫡的最終贏家,是軍機處的創立者,是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的推行者,唯獨溫情二字,似乎與這位帝王絕緣。但故宮深處泛黃的奏折、陵寢中并肩而眠的棺槨,卻藏著另一重真相——在權力的冰山下,這位鐵血帝王也曾有過深植骨髓的愛戀,那些被政物淹沒的柔情,恰是他最真實的人性褶皺。
潛邸歲月:烏拉那拉氏的青燈相伴
康熙三十年的北京城,秋意已浸透紫禁城的琉璃瓦。13
歲的四阿哥胤禛站在永和宮的回廊下,看著父親康熙為他選定的嫡福晉——烏拉那拉氏,正由侍女攙扶著跨過門檻。她穿著石青色的旗裝,領口繡著暗紋的萱草,眉眼間沒有尋常少女的羞怯,反倒透著一股沉靜的篤定。這一年,她剛滿
10
歲,卻已懂得用端莊掩蓋初見時的局促。紅毯從階下一直鋪到廊前,像一條沉默的河,將兩個尚未真正懂得婚姻含義的少年人,悄然連在了一起。
那時的胤禛還不是后來的冷面君王。他在兄弟們中不算最出挑,生母德妃位份低微,既無胤禔的軍功,也無胤礽的嫡子光環,更無胤禩的八面玲瓏。分府后的雍親王府,雖算不上冷清,卻總帶著幾分刻意的低調。府邸的夜晚常常只有青燈相伴,他埋首于《金剛經》與《資治通鑒》,案頭的燭火被風拂得微微晃動,將他的影子投在墻上,忽明忽暗。烏拉那拉氏便坐在對面的窗下,安靜地繡著荷包,銀線在她指間流轉,偶爾抬頭看他一眼,又迅速低下頭去,仿佛怕驚擾了這份寂靜。
她的繡活極好,尤其擅長用絨線勾勒松鶴紋樣,那些針腳細密的荷包,后來成了胤禛送給心腹的信物。李衛曾在私下里對田文鏡說:福晉的手藝是真細,四爺貼身帶的那個荷包,邊角磨破了都舍不得換。田文鏡當時只淡淡應了句主仆相得,卻不知那荷包里藏著的,是少年夫妻最樸素的牽掛。
阿哥今日在書房待了六個時辰,該歇歇了。她總是在三更天準時端來參茶,聲音輕得像落在雪上的梅花瓣。胤禛抬頭時,總能看見她眼下淡淡的青影——她從不早睡,總要等他熄了燈才回偏院。有一次他故意熬夜看卷宗,想看看她究竟會等到何時,凌晨時卻聽見外間傳來細微的咳嗽聲。推門出去,只見她披著件半舊的棉襖,倚在門框上打盹,手里還攥著為他暖著的湯婆子,寒氣從門縫鉆進來,吹得她鬢角的碎發輕輕顫動。
怎么不去睡他的聲音帶著一絲自己都未察覺的責備。
她驚醒過來,慌忙將湯婆子遞給他,指尖凍得發紅:想著阿哥或許會冷……
那天夜里,他握著溫熱的湯婆子,第一次在書卷中讀出了牽掛二字的分量。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奪嫡之爭驟然白熱化。胤禩黨羽散布流言,說胤禛暗中結黨營私,甚至偽造了他與外臣往來的書信。那段日子胤禛閉門不出,整日對著棋盤枯坐,黑白棋子被他捏得沁出了汗。府里的下人都戰戰兢兢,連走路都不敢發出聲響。烏拉那拉氏卻像往常一樣打理家事,只是把府里的下人都打發出去,親自為他熬制安神湯。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